- 研究人員在尼泊爾南部的一片濕地中發現了一群黑鱉,為生態保育帶來了希望。
- 這種極度瀕危的物種以前被認為只出現在孟加拉和印度的少數幾個池塘中,而且非常罕見,以至於在2002年被短暫地宣佈在野外滅絕。
- 這個新發現增加了最近在貫穿印度和孟加拉的雅魯藏布江中發現的其他黑鱉。
- 專家說,濕地和河流種群比池塘封閉的種群更不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和近親繁殖的威脅,可以形成生態旅遊產業的基礎,使當地人受益。
2002年在加德滿都,黑鱉被宣佈為野外絕種動物。這並不是一個困難的評估,因為在當時,該物種只存在於孟加拉的一個蘇菲神廟的池塘裡。同年,研究人員在印度東北部的寺廟和流經兩國的雅魯藏布江沿岸的類似池塘中發現了這些動物,因此擊敗了關於絕種這一說辭。
20年過去了, Nilssonia nigricans這個物種又創造了一個奇跡。牠們現在已經在尼泊爾被發現了,專家們說這是保護他們的好兆頭。
10月版詳細介紹該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塔皮爾-普拉卡什-萊伊說:「我們在尼泊爾南部的貝塔納濕地發現了這個物種,」 他說:「我們在尼泊爾南部的貝塔納濕地發現了這個物種。」尼泊爾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保護組織(Arco-Nepal)季刊中詳細介紹了這個發現。拉伊說,這些鱉是由在該國工作了三十年的Arco-Nepal主席赫爾曼-史萊克首先發現的。出生于德國的施萊克是一位古爬行動物學家,研究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專家,這跟對於曾經 「絕種」的黑鱉不謀而合。
隨著這項發現,在尼泊爾發現的鱉類物種中,其中數量已經上升到了17種。
神秘的黑鱉長期以來一直與神聖的事物有關。一些印度教徒認為牠是毗濕奴神的化身。在孟加拉的Bayazid Bastami聖地,今天的人口只有數百人,人們認為和該聖地同名的波斯蘇菲派神秘主義者用神力將邪靈變成了黑鱉。
萊伊告訴Mongabay,「由於牠們非常罕見,只有少數人能夠識別牠們,」他補充說,這就是為什麼這項發現在六年內一直處於保密狀態。萊伊說,史萊克最近向Arco-Nepal的新主席和該物種的主要專家彼得-普拉斯查格展示了這些鱉的照片。普拉斯查也是在印度和雅魯藏布江的發現並推翻該物種絕種的人之一。
萊伊說,他從施萊克的照片中肯定了這些鱉是黑鱉。根據這項研究,普拉斯查還在孟加拉的梅格納河和卡爾納普利河發現了這些鱉。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黑鱉被歸類為極度瀕危物種,其評估結果是,在經過三代的時間後,或自從2000年以來,黑鱉的數量已經減少了80%以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名錄還指出,該鱉的分佈範圍在印度和孟加拉,但不包括尼泊爾。
位於尼泊爾的莫蘭縣的Betana濕地面積為5.5公頃(13.6英畝),周圍是一個約175公頃(432英畝)的社區管理森林。該地區被稱為候鳥以及各種魚類的避難所。
萊伊說:「最近我又再次訪問了濕地,並拍攝了更多的照片,在我們通過通訊正式宣佈之前,我把牠們發給了史萊克博士。」「我們在水中看到了從幼體、少年到成年的各種年齡的鱉。這表明我們有一個繁殖的群體。」
萊伊說,這個發現為該物種提供了一線希望,因為牠的已知分佈範圍從印度和孟加拉擴大到了尼泊爾。他補充說:「我們需要讓社區認識到海龜的重要性,以便居民能夠幫助並保護牠們。
非政府組織Greenhood Nepal的Ashmita Shrestha說,但鱉在尼泊爾普遍面臨非常多的威脅。她說,尼泊爾南部平原,即塔雷地區的許多居民並沒有意識到鱉的重要性,甚至是那些已經受到威脅的鱉。
「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在捕魚時用網捕獵鱉是為了食用牠們。Shrestha告訴Mongabay說:「我們還看到,特別是在尼泊爾的Koshi河沿岸,人們出售小的孵化器,讓人們帶回家作為寵物。」此外,她說,氣候變化正在使Terai的濕地乾涸,而大量使用殺蟲劑則使水受到污染。
萊伊說, Betana濕地附近的發展,包括當地社區建造的一個小型動物園,也可能對鱉類數量產生嚴重影響。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確定了該物種在其以前已知的棲息地面臨的其他威脅,還包括販運的可能性。「在雅魯藏布江流域已經記錄了為當地消費和貿易而進行的持續、有針對性的卵子採集,影響到這個物種和其他物種。」
對於孟加拉和印度池塘中的半人工飼養種群,關鍵的威脅是真菌感染和近親繁殖,因為這些鱉生活在擁擠的地區,並依賴人類的食物。研究人員說,這些特殊的威脅不太可能出現在Betana濕地,因為這裡是該物種的自然棲息地。
萊伊說,這一發現也為當地的森林使用者團體提供了保護海龜的動力,以吸引遊客到該地區。他補充說,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有助於提高持續發展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