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組着重中越邊境的研究顯示,氣候變化的影響將使跨界保育工作對諸如東部黑冠長臂猿和虎班瞼虎等瀕危物種更爲重要。
- 跨界地區的保育工作已經具有挑戰性,因爲諸如圍欄和牆等天然限制,以及非天然限制,例如兩方國家之間的不同法律制度或保育辦法。
- 氣候因素如溫度和降雨量的變化很可能意味着,對於許多物種來說,適當的生境可能與現在不同,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這可能是在不同的國家。
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而並非以生態原因而建立國家邊界,所以有一半以上的陸地哺乳動物、鳥類和兩棲動物至少都跨越一個邊界的範圍,這並不稀奇。
例如,危殆的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被稱爲東部黑冠長臂猿的物種被認爲在2002年時將被滅絕,當時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個隱藏在跨越越南與中國邊界的2500公頃(6200英畝)的石灰岩森林中的一個單一、小型的物種數量。
對於這樣的物種,其範圍接近或跨越國際邊界,當氣候變化在人爲邊界的同時縮小和改變其適當的生境時,會發生什麼情況?
最近的一期生物地理雜誌《邊疆》特別版將對中越邊境的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六項研究結合起來,設法解決這一問題。
最後,這些研究突出了跨界合作在氣候變化時的重要性。
身任越南和寮國科隆動物園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項目的協調員,托馬斯·澤格勒和其中一項研究的作者說:「物種保護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由於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和分佈區域將縮小或改變。」「這是需要加強跨界保育工作合作的兩個最重要的原因。」
跨界地區可能對保育工作帶來重大挑戰,有時也可能帶來機會。也許,最明顯的問題是迄今爲止沿着陸地國家邊界設置的47000公里(29200英里)的有形障礙–隨着政治家們尋求解決人的移徙問題,這一數字正在增長。物理障礙阻止動物遷移和分裂他們的人口,這兩種障礙都可能產生嚴重的負面後果。各國之間協調活動的挑戰往往有不同的法律制度、方法和語言,這給跨國界保育工作和研究造成了其他看不見的困難。
模擬氣候影響
「瞭解物種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非常重要,」河內越南國立大學環境生態學家Minh Le表示,他共同編輯了這一特別版,並對其中的幾項研究做出了貢獻。
黑冠長臂猿的主要的威脅是遭到狩獵和失去棲息地,由於是跨國界中越合作的保育工作,目前數量已逐漸恢復到了135隻。然而,由於數量如此之小,而且地理位置偏遠,氣候變化對黑冠長臂猿而言可能將是一場災難。因此,瞭解氣候變化對物種數量的影響是Le及其同事們最需要優先考慮的事情。
爲了預測氣候變化可能發生的情況,研究小組建立了物種分佈模型,研究物種所需的生存條件,例如溫度和降雨量,然後研究在氣候變化的預測影響之後,以及,在何處可以找到這些條件。與任何模型練習一樣,研究人員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是評估用於構建模型的數據的準確性。
對黑冠長臂猿而言,研究人員的模型預測,儘管其目前的範圍仍然小但仍適用,但合適牠們的生存環境可能會繼續縮小和切割開來。研究小組認爲,他們的研究有助於引導保育人士到找到最適合的方法來來集中精力擴大快絕種的物種。由於許多潛在適合物種生存的自然環境都靠近中國及越南邊境,作者強調需要開展合作性的跨界保育工作。
氣候模型還預測,具有適當氣候的潛在範圍也有可能縮小和分割雜誌所涵蓋的其他物種,例如利克特尼特菲爾德的虎班瞼虎(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與大多數爬行動物一樣,虎斑瞼虎需適應的生態條件非常具體,這使牠們變得脆弱,因為牠們容易受到溫度上升等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黑冠長臂猿一樣,大部分在越南北部和中國南部的潛能範圍邊境地區發現了虎班瞼虎。
Zeigler說:「中國和越南當局在不久的將來進行研究和管理之間的合作,對於在兩國之間未受到保護的邊境地區建立物種和棲息地保護區是至關重要的。」
雖然該雜誌的特別版僅着重於越南和中國之間的邊界,但氣候變化預計會影響到世界邊界地區的物種。根據 最近的另一項研究,如果我們不能儘快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070年,將有一半以上的適合氣候的生態環境所提供的35%的哺乳動物居住和29%的鳥類,將會在完全不同的國家棲息。另一項研究發現,由於世界海洋的升溫,正在把共享水域中的重要商業魚類種群從其目前的生態環境推向地球的兩極。
在上海復旦大學研究了跨界保護但沒有參與這一特殊問題的研究員劉嘉佳說:「最重要的是,政治領導人必須認識到,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國際之間的互相合作。」「在不久的將來跨界保育工作的關鍵問題是考慮氣候的變化。」
近年來,人們日益認識到跨國邊界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平公園等組織紛紛與各國政府合作,建立了廣闊的國際保育區。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和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之間的長期合作確保了一百多萬頭牛羚能夠繼續進行牠們每年最大的規模移徙–這是地球上其中隻一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野生動物移徙。正如最近的特別版所強調的那樣,諸如這些的跨邊界保育工作倡議在今後將會越來越重要。
Le說:「這一特殊問題已經得到同事和政府機構的積極反饋。」「沒有集體的努力,就無法成功地保護黑冠長臂猿。」
橫幅圖片:在樹上遊蕩的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受到嚴重威脅而面臨絕種。影像由Nguyen Duc Thy/FFI提供。
引文:
Liu、J.、Yong、D. L.、Choi、 C. Y.,& Gibson,L.(2020)。跨國界邊界:緊急優先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生態與發展趨勢,35(8),679-690。Doi:10.1016/J.TREE.2020.03.004
NGO、H. N.、Nguyen、H. Q.、Phan、 T. Q., Nguyen,T. Q., Gewiss, L. R. R ö der, D.和Ziegler, T.(2022)。爲實施跨界保育工作而模擬瀕危利希登費爾茲瞼虎的虎班瞼虎 ( Gl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的環境駁斥。《生物地理邊界》,14(1)。Doi:10.21425/F5FBG51167
Trinh-Dinh, H.,Nguyen,A. T.,Le, M. D.、Li、X.、Cao、N. T. H.、& Blair,M. E.(2022)。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對地球上最稀有的猿猴之一,即黑冠長臂猿Nomascus nasutus。《生物地理邊界》,14(1)。Doi:10.21425/F5FBG53320
Titley、M. A.、Butchart、S. H.、Jones、V. R.、Whitingham、M. J.、& Willis、S. G. (2021)。全球不平等和政治邊界對氣候變化下的自然保育工作提出挑戰。國家科學院議事錄,118(7)。Doi:10.1073/PNAs.2011204118
Palacios‐Abrantes, J., Frölicher, T. L., Reygondeau, G., Sumaila, U. R., Tagliabue, A., Wabnitz, C. C. C., & Cheung, W. W. L. (2022). 跨界魚類種群中由氣候驅動的範圍變化的時間和程度,對牠們的管理提出了挑戰。《全球變化生物學》,28(7),2312-2326。Doi:10.1111/GCB.1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