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雲南,將農業生態學原理應用於茶樹種植, 小農們種植了更好喝的茶、有更低的管理成本和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 專家說,隨著道德消費主義的興起,整合農業生態學應用於茶園不但能保護生態環境並有機會做出貢獻。
- 茶農和科學家已經觀察到可永續的農業實踐的轉變,但強調需要政府政策來進一步推動這些細微不至的改變。
- 通過固碳和促進當地糧食安全,農林可以幫助人類適應和應對氣候危機。
新加坡——在中國雲南景邁山頂的廣闊高原上,海拔近一英里,生長著古老的茶樹森林。在夏季,銀色蜘蛛網排列在粗糙的老樹上,其中一些老樹已有 200 多年的歷史,高達 8 米(26 英尺)。工人們棲息在樹枝上,一袋又一袋的香茶葉。抬頭望去,50 m (164 ft) 的常青樹若隱若現,將森林投射在斑駁的樹蔭下。
茶林的所有者兼雲南的一家名為 Farmerleaf 的茶葉生產公司威廉·奧斯蒙特 (William Osmont) 在電話採訪中告訴 Mongabay,這種“古老茶園”的產量遠低於單一栽培茶園的產量,甚至更年輕、更有生產力的茶林。但特殊複雜和濃縮的味道使它更有價值。
他說: “ 就像葡萄酒一樣,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口味, 古茶園有著不同的生態系統。它們擁有更多的生物多樣性,更接近普通森林。他們的茶更濃郁,香味更複雜。”
他補充道: “ 當你喝它時,你會在喉嚨裡得到一種很好的甜味,” “好茶在嘴裡有濃濃的味道,就像好酒或好雞湯。它可以讓你感覺非常, 非常平靜或有點情緒高漲。”
與大茶園普遍種植茶葉的方式相反,在單一栽培的小灌木叢中,大量噴灑化肥和農藥以保持高產量,而古老的茶園種植似乎更像是藝術而不是商業。但這是一項有利可圖的交易。
要比集約化管理茶園還簡單的模式
奧斯蒙特是法國人,2011 年,他還是一名身無分文的大學生,開始在網上賣茶。 “第一年,我只賣出了 8,000 美元的茶葉。 那個時候,能負擔得起夏天去中國的旅行。” 他愛上了雲南,愛上了它的茶,愛上了那裡的人。 畢業後,他搬到了省內,與當地人妻子玉白住在一起。 他們於 2016 年創辦了 Farmerleaf。
雲南以普洱茶聞名於茶界。 該地區陡峭的山脈、茂密的森林和溫和的氣候是世界上一些最古老的茶樹家園。 為了製作普洱,通常會在釀造前對葉子進行發酵(有些會陳釀數十年)。 陳年普洱顏色較深,味道濃郁而樸實。
如今,Farmerleaf 生產的普洱以其蘭花和蜂蜜的香氣而聞名,苦澀的味道在喉嚨中迅速轉變為新鮮的甜味。 奧斯蒙特夫婦去年賣出了 20 萬美元的茶葉,在普洱縣景邁山擁有 1 公頃(2.5 英畝)的古茶園和 2.7 公頃(6.6 英畝)的“天然茶園”。 後者是只有幾十年樹齡的年輕茶林,產量是古代茶園的兩倍,但售價卻只有五分之一。
像景邁的其他茶農一樣,奧斯蒙特人使用傳統的農林業原則來照料他們古老而自然的茶園,在茶樹旁邊種植其他類型的本土樹木。 結果是一個繁榮的生態系統,富含稀有和地方性植物、真菌和昆蟲,減少了對合成肥料和殺蟲劑的需求。
奧斯蒙特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遮蔭樹會自然落葉,這會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使其更加肥沃,” “我們不使用殺蟲劑,因為我們受到生態系統的保護。 我們有像蜘蛛這樣的天敵,這有助於防止蟲害爆發。 與集約化茶園相比,這是非常簡單的管理模式。”
將農業與生態保護結合起來
將農業生態學原理融入茶園意味著什麼?
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的民族植物學家賽琳娜·艾哈邁德 (Selena Ahmed) 表示,結合兩種產業就像是在人工林中保護一片片森林, 種植不同品種的樹木(包括果樹,在養活當地動物的同時支持生計), 保持草本林下植物以抑制雜草、肥沃土壤和吸引傳粉昆蟲, 保護遺傳多樣性的野生茶籽和幼苗, 容忍某些茶害蟲等等。
印度阿育王生態與環境研究信託基金 (ATREE) 的研究員 Annesha Chowdhury 補充說,當像 Osmonts 這樣的茶農使用農業生態學原理來照料他們的土地時,他們在支持本地生物多樣性的同時降低了自己的管理成本。
例如,種植遮蔭樹可以吸引更多的鳥類,這是害蟲防治的一種自然形式。 她說: “您在種植園系統中引入的複雜性越多,管理該系統的成本就越低。”
Chowdhury 表示,在研究茶園如何能更好地保持多樣性的同時,她發現中國和印度等主要生產國的農民對採用可永續農業的實踐越來越感興趣。她指出,這種趨勢為農業系統提供了一個機會,該系統對生物多樣性“歷史上一直很糟糕”,現在終於與保護生態目標一致。
她說: “人們過去認為茶園對生物多樣性極為不利,因為它們是通過砍伐天然森林而形成的。這是真的。” “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結合農業生態學元素的 [某些類型的] 茶葉種植系統可以支持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大型哺乳動物,還有鳥類和昆蟲等敏感類群。”
Chowdhury 指出,隨著道德消費主義的興起,茶葉種植業一直試圖在其運營中引入更多的永續性元素。從盧旺達的 Gisakura 茶園以園內生活著大量疣猴而自豪,到對大象友好的茶認證標準的製定,ˊ這樣的改變正在“慢慢滲透” 當中。
她說: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讓國家政策與這些做法很好地合作,為這種變化提供時間和支持。” “現在並不是要通過一項法律來規定所有茶園都必須是有機的。畢竟這是一個行業,不能疏忽農人的生計因素。”
“人們不噴農藥是因為他們是壞人”
奧斯蒙特可以滔滔不絕地談論農業生態學的好處,但他的專業知識並不能促使實踐永續性農業。他擁有農業生態學和可持續農業學位,他指出這是“政府政策的問題”。
直到2010年,普洱縣都是密集的茶園。 2000 年代初期,在尋求探索發酵普洱的健康益處的新富中國人的推動下,茶葉熱潮吸引了大批農民和商人來到雲南,在那裡,他們在森林密布的山坡上開墾了越來越多的種植園。
從1997年到2007年,普洱茶的價格上漲了十倍,最上等的陳年茶價格高達每磅150美元。當地人開始投機普洱茶,將他們的積蓄投入到一種他們認為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升值的資產中。 2008 年,泡沫破滅,數千人破產。
茶業的重建很快就開始了,但方式卻大不相同。奧斯蒙特回憶說,政府限制了集約化農業,限制了重點地區的種植密度和農藥使用。它奏效了。Farmerleaf 和其他種植者採用有機種植方式。通過少量生產更高質量的茶,他們能夠收取高價。
奧斯蒙特說: “如果不是政府,我認為我們不會全部轉向有機農業。” “由於聲譽,很多這些事情都必須大規模完成。如果我從事有機農業,但我所有的鄰居都沒有,我可能無法以更高的價格出售我的茶。
他補充道: “我們常常把污染問題當作道德問題。” “但人們從事有機農業或噴灑殺蟲劑,不是因為他們是好人或壞人。這主要是一個經濟學問題,農民在可永續性收入方面當中做些選擇才是明智的。”
一種適應和應對氣候變遷的方法
艾哈邁德說,隨著地球變暖,將農業生態學原則納入茶園不僅有助於實現保護目標,還有助於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
例如,種植不同品種的遮蔭樹和果樹可以使種植園更有效地吸收碳匯,即使它們調節小氣候並保護茶葉免受冰雹和其他極端天氣的影響。她補充說,如果發生乾旱或其他供應鏈中斷,農林還可以為當地的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奧斯蒙特說,他預計雲南的茶業將繼續向小規模可持續農業發展。他說: “在未來,我認為它會有點像歐洲的葡萄酒行業,” “而不是大型茶園,您將擁有許多家族企業,擁有各種傳統和產品,向當地餐館和超市銷售,或直接向消費者銷售。”
他補充說,在抖音(中國版 Tiktok)等社交媒體平台上直播銷售的增長趨勢給小企業帶來了提振。通過互動直播和強大的物流將偏遠地區的茶農與城市消費者聯繫起來,“這是農民建立自己品牌的絕佳機會”——以及他們的立場。
工人在熱鍋中攪拌乾燥茶葉的橫幅圖片。圖片由 Farmerleaf 提供。
引文:
Chowdhury, A.、Samrat, A. & Devy, M. S. (2021) 茶葉能否通過管理中的一些“推動”來支持生物多樣性:來自世界各地茶葉種植景觀的證據。全球生態與保護,31. doi:10.1016/j.gecco.2021.e01801
反饋意見:使用此表單向這篇文章的作者發送消息。如果您想發表公開評論,可以在頁面底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