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0年印度官方一份報告,全印度50個老虎保護區內,幾乎都有自動相機拍到野狗出沒的紀錄。印度國家老虎保育局(National Tiger Conservation Authority,簡稱NTCA)就決定,要針對全印度的老虎保護區提出野化犬和流浪犬標準處置流程(SOP),藉此控制保護區內的犬隻數量,避免犬隻傷害或傳染疾病給老虎和其他野生動物。
然而,野生動物及流浪狗專家認為,這套處理流程仍有不夠完善之處,且印度目前沒有健全的野生動物疾病監測和風險評估系統,要用這套新的SOP來管理人類放養的犬隻,恐怕是力有未逮。
犬隻數量世界第四高 印度正視野狗出沒的生態危害
印度的犬隻數量是世界第四高,但不論是人類生活空間還是野生動物保護區裡的流浪狗,都沒有可靠的族群調查數量作為參考。
2018年印度官方一份報告「印度老虎、其他掠食者及獵物之處境」指出,野狗會威脅保護區內有蹄類動物和肉食性動物的生存,因為牠們會帶來狂犬病、犬小病毒 (parvovirus)、犬瘟熱等疾病。除此之外,牠們還會攻擊將近80種野生動物,其中以哺乳類動物為大宗,特別是有蹄類動物(例如牛)和小型肉食性動物。
印度政府最新的SOP規畫,將野狗(feral dogs)和人為放養的犬隻(stray dogs)視同該國2001年一份「動物(犬)絕育規範」裡定義的流浪狗(street dogs)來處置,並建議成立委員會,協助技術指導和操作執行列入規章,尤其是在推動相關規畫,以及犬隻控管計畫的管理上。
委員會預計由老虎保護區的副主任擔任主席,成員包括來自印度官方畜牧部門和非政府組織的兩名獸醫,以及當地非政府組織、動物福利團體、動物防虐組織及地方「五老會」(panchayat,由5名高級種姓長老組成的傳統組織)各一名代表。
全印度有幾隻狗都不清楚 學者提醒科學監測的重要
美國密西根州大學布恩及克羅基特野生動物研究中心(Boone & Crockett Quantitative Wildlife Center)助理研究員貝爾賽雷(Aniruddha Belsare),是一名擁有獸醫背景的疾病生態學家。他樂見印度國家老虎保育局提出犬隻與野生動物標準處置流程,但認為SOP的內容似乎太急就章,也缺乏科學論據。他強調,在擬定因應措施之前,應該先針對野狗帶來的威脅進行客觀評估。
他向記者表示:「我們需要計算與評估犬隻傳染疾病給野生動物的風險。我們也需要一套系統,用來監測可能威脅保育類動物或公共衛生的疾病。我們還需要估算犬隻的數量——不只是都市裡的流浪狗,還包括其他地方,在那些野狗可能威脅到野生動物的地區。」
「更何況,目前全印度有幾隻狗,都還沒有科學性的估測。在COVID-19疫情延燒之際,這個監測系統更形重要,因為野生動物傳染病也會威脅公共衛生。」貝爾賽雷說道。
雖然這份SOP建議「與當地畜牧部門以目測方式評估犬隻數量」、「描繪出野狗的移動地圖,包含牠們可能進入的地區」,但卻沒有將在地社區納入其中。
貝爾賽雷觀察出,「所有處理措施都應該納入當地社區的參與。因此,連結老虎保護區附近的社區、向他們進行推廣教育這點很重要,應該要納入SOP之中。」
SOP中明載,捕捉流浪狗和野狗的過程必須符合印度動物福利委員會(Animal Welfare Board of India)的規範,使用委員會建議的捕捉方式,例如「麻袋套束法(sack and loop)」。另外,「運送過程中應確保犬隻不會互相攻擊」,且捉到的犬隻必須在一天之內驅蟲完畢,並進行絕育。SOP還要求,老虎保護區內捕捉到的犬隻「無論如何皆不得於原處釋放」,而應「另尋合適的安置地點」。
然而貝爾賽雷強調,「除非有配套措施,否則捕捉的速度不可能比疾病傳播的速度快。」因為犬隻的流動率極高,一個地區的疫苗覆蓋率很快就會被稀釋,必須持續施打疫苗。
不過,國際野生動物保育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印度分部資深主管伊姆蘭.薛迪奎(Imran Siddiqui)認為,「這個處置流程試圖兼顧技術性、科學性和務實性。」
定義不清的問題
在1993年末到1994年初之間,非洲坦尚尼亞的塞倫蓋提國家公園爆發了讓獅群大量死亡的疫情;而在近期,犬瘟熱也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瀕危的西伯利亞虎帶來族群滅絕的威脅。
與坦尚尼亞和俄羅斯不同,印度的野狗數量龐大,主要是人為造成的。
印度野狗幾乎都靠人類的食物維生,而且呈現關聯族群(meta-population)的狀態,亦即分散在城市、鄉村和野地的流浪犬,會透過自然或人為的遷徙移動而互相連結。這些因素會影響犬隻管理的方式。
貝爾賽雷解釋:「我們面對的是遍及全印度的犬隻族群。在印度,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四處移動的流浪狗。就連出沒在老虎保護區的野狗都不是只靠狩獵維生,牠們會跑到人類居住的地方覓食,再到野外獵捕野生動物。」
「你會在城市發現高密度的犬隻族群,在外圍的郊區也有犬隻族群,然後再擴散到農村和更自然原始的地方。這些區域的犬隻族群會透過移動互相連結。」他並補充,這個SOP對於野化犬和流浪狗的分類也不夠完善。
曾經與森林部門共事的野生動物學家蘇米特.杜齊耶(Sumit Dookia)有超過20年的田野經驗。他表示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狗除了仰賴人類社會的食物來源,還會去獵殺印度瞪羚、印度黑羚、藍牛羚、刺尾鬣蜥、巨蜥、孔雀等野生動物,做為補充食物來源。他認為,SOP涵蓋的範圍即使包含了老虎保護區,對現況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
他也認同建立監測系統的重要性。他舉例,生活在賈沙梅爾城沙漠國家公園(Desert National Park)一代的沙漠狐(desert fox)正流行疥癬這種傳染性皮膚病。
此外,「此處也是極度瀕危物種大印度鴇(great Indian bustard)的重要棲地,而大印度鴇正飽受野狗侵擾。」
野生動物的傳染病防治
這份SOP要求,相關單位應該與地方畜牧部門合作,記錄犬類疾病的盛行狀況,特別是人畜共通、須依法通報、及新興疾病,並呼籲有關部門辨識出可能會感染這些疾病的野生動物。同時也規定,「被捕捉的野犬絕育後,必須在野放當日施打犬瘟熱和狂犬病疫苗;且建議在早上進行犬隻釋放。」
傳染疾病已被視為瀕危掠食動物的生存威脅之一,且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與犬科動物有關的疾病,曾造成歷史上許多野生動物族群大量消失。
其中,犬瘟熱雖然是犬科動物常見的疾病,但有研究提醒,犬瘟熱病毒曾造成非洲賽倫蓋提獅群、衣索比亞狼、和島嶼灰狐的全球大流行,現在更逐漸威脅西伯利亞虎的生存。
根據印度醫藥研究委員會(Indian Council of Medical Research)2019年參與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在2018年9月,印度吉爾野生動物禁獵區(Gir Wildlife Sanctuary)裡的亞洲獅族群曾發生犬瘟熱大流行。在這之前,印度動物園和森林裡的獅子、老虎、小熊貓、獵豹都鮮少有感染犬瘟熱的紀錄。
「然而,犬瘟熱在印度的狗群之中相當普遍,而遊蕩犬隻很容易散播犬瘟熱病毒,為野生動物帶來威脅;其他野生動物也有可能扮演保存和傳播犬瘟熱病毒的角色。」
根據印度政府的報告,2020年1月到5月之間,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亞洲獅園區(Asiatic Lion Landscape)有高達85隻亞洲獅死於狂犬病等傳染病。
不過貝爾賽雷質疑官方對野生動物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因為仍欠缺健全的疾病監測系統。他指出,當局應正視「野狗對獅子和老虎造成的威脅。這些野狗能傳染犬瘟熱給野生動物,因此我們必須在保護區內和周圍進行犬隻族群的疫苗接種。」
「傳染病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可以量化嗎?當然可以,已經有獅子和老虎死於犬瘟熱的案例,但是我們有任何經實驗室化驗過的診斷,足以證明死因嗎?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把這些案例單純歸咎於犬瘟熱嗎?」
貝爾賽雷說,已有文獻指出,極端氣候「擾亂了病原體與宿主之間長期穩固的關係」,也可能是幫凶。
一項研究回顧了1994年塞倫蓋提國家公園發生的獅子死亡事件。族群總數僅1000頭的獅群,就有1/3於犬瘟熱爆發期間死亡。2001年,鄰近的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Ngorongoro Crater)內的獅群也傳出犬瘟熱疫情。這些案例顯示,犬瘟熱再加上極端氣候的一場乾旱,誘發焦蟲大感染,便完美地形成一場讓獅群死傷慘重的風暴。
貝爾賽雷重申:「其他尚未有疫苗可以預防,但會威脅保育和公共衛生的犬科疾病呢 ? 我們還沒開始研究這些疾病,而只有當我們進行系統性的調查才能揪出來。」
絕育不是唯一解方 SOP只關注犬瘟熱、狂犬病挨批狹隘
國際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印度分部的資深主管薛迪奎也指出,這份SOP的視野過於狹隘,只關注犬瘟熱和狂犬病。
「許多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和寄生蟲都還沒有受到監控,邦政府的獸醫部門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理想上,印度國家老虎保育局應該先在每個老虎保護區內設置獸醫,並投資更多的研究調查。」
絕育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薛迪奎表示:「這必須跟鄉村的廢棄物管理計畫併行,最好能跟印度清潔運動綁在一起。流浪狗有許多可藏匿的地方,例如灌木叢、鄉村廢墟、河岸等,因此,幾乎不可能將牠們一網打盡來進行絕育。」
貝爾賽雷將犬隻的高流動率與野生動物傳染病防治連結起來思考。他認為施打疫苗、限制活動範圍、和控制族群數量等各種措施應該先後實施,以防止犬隻傳染疾病給野生動物。此外,犬隻施打疫苗的時機也是疾病防治的重要環節。
其他針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犬隻與野生動物族群的研究顯示,與狗群相比,許多野生動物是犬瘟熱更重要的溫床和傳播途徑,會對西伯利亞虎造成更大的威脅。因此,光是對狗群施打疫苗,無法有效保護瀕危的老虎。
「全球都在關注犬傳染性肝炎、犬小病毒和犬瘟熱對於野生動物的威脅,但在印度,卻只有寥寥幾篇研究。這些疾病通常會藉著感染尚未產生抗體的年輕個體,而持續存在。」貝爾賽雷根據自身經驗表示。
「犬瘟熱具有高度傳染力,受感染的狗康復後便終生具有免疫力。此外,狗群的流動率高,大大增加了疫苗接種的挑戰。因此,如果只是針對成犬進行疫苗接種,不過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他曾參與大印度鴇保護區鄰近村莊的實驗。研究團隊在印度中部的3個村莊(實驗組)進行狂犬病、犬傳染性肝炎、犬小病毒和犬瘟熱的疫苗接種;在另外3個村莊(對照組)則只進行狂犬病疫苗接種。
實驗顯示,對已經有抗體的成犬進行疫苗接種,「似乎沒有必要且增加疾病管制計畫的成本。」貝爾賽雷補充:「我只研究了一個保護區附近的狗群,但同樣的現象也適用在世界各地的狗群上。這顯示,我們需要以更細緻的疫苗施打策略來處理這個議題。」
蘇米特.杜齊耶表示,即便他「提供這麼多案例照片和詳細的地點資訊,並願意幫助官員來達這些地點」,拉賈斯坦邦的官員仍對飽受疥癬之苦的沙漠狐漠不關心。
「理由很簡單,因為拉賈斯坦邦森林部門裡一位獸醫都沒有;而且由於印度獸醫的養成教育和訓練著重在治療家畜,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野生動物。森林部門和獸醫部門應該整合彼此的力量來處理『家畜進入野地或是野生動物進入人類活動區域』的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