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在挖掘分析了数以十亿计的船只位置追踪数据点后发现,仅2016年一年,占全球海洋总面积55%(或两亿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存在工业捕鱼作业。
- 尽管多数国家的捕鱼作业主要集中于它们的专属经济区内,世界上五个国家的捕鱼作业——中国、西班牙、台湾、日本和韩国——占据了公海捕鱼作业量的85%。
- 所绘制的捕鱼作业活动模式图同时表明,全球捕鱼活动与节日和休渔期有紧密关联。
一项最近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的研究论文指出,世界海洋总面积55%的区域内都存在工业捕鱼作业。
渔业是人类重要的食品和生计来源,而全球范围内工业捕捞力度究竟如何,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最近,一组研究人员尝试利用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解决这一问题。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船只碰撞事故的发生,其利用卫星和地面的接收器监测船只的位置,进行自动的船只追踪。
为了研究捕鱼作业在何时何地发生,研究人员利用2012年至2016年间的220亿个数据点,追踪了77000艘工业捕鱼船只,这包括了超过75%的大型商业捕鱼船。
“整理和分析这些自动识别系统数据,而后构建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论文的第一作者David Kroodsmatan说到。他是“全球渔业观察”(Global Fishing Watch)的研究与发展主管,该项目是由Oceana, SkyTruth和谷歌联合赞助的非营利合作项目。“全球渔业观察同其合作者一道,已经为该项目忙碌了数年之久。”
研究所绘制的全球渔业活动图表明,仅2016年一年,全球55%的海面上(约两亿平方千米)存在工业捕鱼船作业。这比用于农业或畜牧业的土地比例(34%)要高出许多,研究者在论文中写到。
数据同时表明,2016年全球商业捕捞作业时间总计达4000万小时,总航程超过4600万千米,相当于往返地月之间600次。虽然多数国家的捕鱼作业主要集中于它们的专属经济区内,中国、西班牙、台湾、日本和韩国五个国家在公海(非任何一个国家管辖权内的海洋)上的捕鱼作业时间占到公海捕鱼时间总量的85%。
研究人员还识别了捕鱼船所使用的捕鱼用具。他们发现,最普遍使用的是长线延绳捕鱼法(即渔网上均匀分布带诱饵的鱼钩的方式),占据海洋面积的45%。相比之下,利用大型拖网的围网捕鱼占据17%的海域,而拖网捕鱼则占9%。
“这项研究中,自动识别系统数据覆盖如此完整,并且可以确定哪些船只在进行捕鱼,我和其它从事渔业研究的同行都感到非常的惊讶。”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渔业和生态学教授Reg Watson评价道。他本人没有参与到本研究中。“我之前所参与的课题研究了全球捕鱼的强度,而本次的卫星数据则确认了我们的结果。”
数据同时表明,全球捕鱼活动与节日和休渔期有紧密联系。例如,在中国政府政府强制的休渔期和春节期间,中国船只的捕鱼活动出现大规模的下降。
“数据库给出的捕鱼活动的分辨率非常之高,以至于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模式,比如不同区域的渔民的休渔时间。”论文共同作者之一,加州大学芭芭拉分校的Juan Mayorga在一份声明中说到。
不过,利用自动识别系统获得的数据也有一些自身的限制。例如,多数小型船只并没有安装该系统,因而所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大型商业捕鱼船。“自动识别系统还可以人工关闭。不过我们认为这只影响一小部分船只,并且在我们的研究中也考虑到了这一点。”Kroodsma说道。“此外,尽管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地区自动识别系统卫星信号接收效果优良,还是存在例如东南亚等少数信号较差的区域。不同国家对自动识别系统的管理政策也不同,所以在解读不同国家的结果时也需要额外注意。”
该数据库/地图已对公众开放获取,其展现的是接近实时的全球渔船和船队的活动情况。
“这一数据公开后,可以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研究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促成公开透明且充分知情的决策制定,以更好地管理渔业活动,达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Mayorga说到。
Watson教授认为,创新将是未来渔业发展的关键。“虽然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初衷不是为了监测渔业活动,但其数据经过巧妙的处理后可以为我们揭示相关的信息。而这些自动识别系统数据与其它卫星数据一道,将逐渐成为监测渔业捕捞努力量(fishing effort)的重要手段。”
“我已经在与论文的作者们进行合作,以绘制更好的全球渔业捕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的地图。”他补充道。“这将是一项极有价值的全球性项目。当然,要达到利用卫星监测全球所有的渔业活动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需要现在就着手进行。”
引用:
- Kroodsma, D.A, et al. (2018) Tracking the global footprint of fisheries. Science. 361: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