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组科学家团队测量了大气中臭氧的总量,发现尽管上层的测量值有所增加,但总体浓度与过去大致相同。
- 根据这一发现该团队推测,臭氧层的下层仍在变薄。
- 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迫使大气中的臭氧更快地向两极扩散。
- 另一个假设是,过去三十年中一些取代氟氯化碳(CFCs)的化合物可能在类似地削剥臭氧层,就像氟氯化碳一样。
曾经被认为已经解决的环境问题之幽灵再次出升起。2月6日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尽管努力停止使用有影响的人造化学品,臭氧层可能仍在变薄。
这并不是说《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生效。1989年的协议禁止使用含氯的氯氟烃化学物质和类似化合物来冷却冰箱和空调里的空气,不久之后,有证据表明臭氧层正在修复。
“得益于《蒙特利尔议定书》,上层平流层中的臭氧”——距离30公里(19英里)以上——“自1998年以来明显增加,并且在极地区域上方的平流层也正在恢复,”苏黎世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ETH Zurich)的大气研究员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William Bal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到2050年左右臭氧层将恢复到本来的形态。但是当鲍尔和他的同事测量大气中臭氧总量时,他们发现尽管上层的测量值有所增加,但总体浓度与过去大致相同。这一发现使得该小组推测,位于地球表面以上15至24公里(9英里和15英里)之间的臭氧层较低层仍在变薄。作者指出,该层的这部分通常具有最高的臭氧密度,可以为地球屏蔽紫外线和其他类型的辐射。
研究人员承认,有几个问题仍未得到解答。例如,他们无法确切地显示,实际上臭氧层是在15公里以下的大气层部分变薄。
可能是气候变暖迫使臭氧比以前更快地向地球两极扩散。或者,一类替代氟氯化碳的新化合物(被称为活性非常短的物质),可能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它们也含有氯和溴,其中一些在大气中自然形成,其它一些则用于工业应用。
“这些活性短的物质可能是模型中没有得到充分考虑的因素,”鲍尔说。
而鲍尔和他的同事们不确定这些连锁效应是什么,或者究竟是什么造成的。2月7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一项相关研究提出证据表明,较高水平的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树木不育。而且,更薄的臭氧层可能在几亿年前的大规模灭绝中发挥了作用。
苏黎世ETH的大气化学家托马斯•彼得是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说,显而易见的是,全球近30年前在蒙特利尔所采取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发挥作用。
彼得在声明中表示:“现在观察到的下降远没有《蒙特利尔议定书》之前明显。《议定书》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正如平流层上层和两极的趋势逆转所证明的那样。”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它并没有解决整个问题。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臭氧层及其在人口稠密的中纬度和热带地区作为紫外线过滤器的功能,”他补充说。
“天鹅座环状星云”的横幅图像,因为臭氧层会阻挡紫外线,所以这张图片无法从地球拍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JPL-Caltech[公共领域]拍摄,通过维基共享资源获得。
引用
Ball, W. T., Alsing, J., Mortlock, D. J., Staehelin, J., Haigh, J. D., Peter, T., … & Bourassa, A. (2018). Evidence for a continuous decline in lower stratospheric ozone offsetting ozone layer recovery.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18(2), 1379-1394.
Benca, J. P., Duijnstee, I. A. P., & Looy, C. V. (2018). UV-B–induced forest sterility: Implications of ozone shield failure in Earth’s largest extinction. Science Advances,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