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最新研究,现存的398种鹦鹉种类中有28%或111种被IUCN[国际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列为了濒危类别。
- 研究者们总结道鹦鹉硕大的体型和特定的栖息地(包括岛屿或者特定类型的森林覆盖区)是严重影响其灭绝风险的生物因素。
- 自然保护主义者们警告说如果科学家们未能实行新的自然保护策略,那么鹦鹉的数量将会面临继续减少的危险。
鹦鹉栖息在全球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因其智力和出众的摇滚明星般的外表而闻名。 在发达国家它们是相对广为人知的热带鸟类,[以各种形式]出现于流行文化中,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海盗喋喋不休的同伴和五颜六色的体育吉祥物。 这些独特的鸟儿因其外表美丽、可同人作伴的特性和灵性倍受珍视,成为了普遍的家庭宠物选择。 然而,它们受欢迎的程度让其付出巨大的代价。
“鹦鹉是相似体积鸟类中面临最大濒临危险的种类,”乔治•欧拉,澳洲国立大学的博士学者,和最近在《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上发表 鹦鹉生存危机研究的带头研究人说到。 根据该论文,现存的398种鹦鹉种类中有28%或111种被IUCN[国际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列为了濒危类别。 在过去25年里,这种鸟群数量也在整体减少。 自然保护主义者们警告说如果科学家们未能实行新的自然保护策略,那么鹦鹉的数量将会面临继续减少的危险。
一个多样化的群在消失
鹦鹉构成了生物分类中的鹦鹉科,在体积、外表和栖息地方面都是相当多样化的。 目前,全世界分布着300多种鹦鹉,其中大部分栖息于中美、南美、非洲和澳大拉西亚或者大洋洲。
“我们面临着可能失去这个不寻常的鸟群中的很多物种的风险,”欧拉说道,他对生活在像是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墨西哥的鹦鹉物种群进行了研究。 他也为Tambopata Macaw Project工作。这是一个致力于保护秘鲁的鹦鹉种类的长期性研究。
为了揭示鹦鹉在人类世是如何进食的,欧拉和研究团队调查了1988年至2012年之间鹦鹉的灭绝风险趋势,他们运用红色名录、关于鹦鹉种类和其所属地特征收集的数据和统计模型来作为判断鹦鹉种类是否面临濒危的标准。 他们的研究显示鹦鹉数量变化的趋势正如同鹦鹉自身一样复杂和多样,有多个因素可能影响到总共数量,并且这些因素的影响力也随着区域和栖息地类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某些生物因素会增加风险
该研究发现,有几个生物变量导致了某些鹦鹉种类的灭绝风险增加,而体格大小正是这些易变因素中比较有影响力的。 体型较大的鹦鹉面临着快速增长的灭绝危险,可能是由于其较长的寿命、较少的幼雏还有被人捕捉的可能性高。
根据这个研究,居于特定栖息地的鹦鹉数量减少的风险更高。 研究者们总结到,那些栖息地仅局限于特定树木类型和小范围生境分布区的鹦鹉,比起能够在更广泛类型树木上生存的的种类来说,灭绝的风险更高。 大约70%种的鹦鹉不仅要依靠树种和果实为食,还要依赖树洞作为巢穴,砍伐森林其实就是毁坏这种主要树栖鸟群赖以生存的环境。
不足为奇,岛屿特殊性可能是另一个致使灭亡风险不断增高的因素。 研究强调说在16种已经灭绝的鹦鹉种类中88%或14种的栖息地都局限于岛屿。 尽管这个因素是针对于灭绝物种,研究结果表明局限的栖息环境可能大大增加了数量减少的可能性,致使很大一部分岛栖鹦鹉种类灭绝。
本研究中考虑到的其他的可变因素还包括迁徙规律、社会习惯和筑巢习惯。 研究者们总结道鹦鹉硕大的体型和特定的栖息地(包括岛屿或者特定类型的森林覆盖区)是严重影响其灭绝风险的生物因素。 滥伐森林继续给大多数鹦鹉造成威胁,因为其中很多物种都在森林覆盖区中安家并寻觅食物。
人类发展的后果
这个研究对人类活动对鹦鹉多样性造成威胁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几点因素,例如:入侵外来生物、农业、捕猎和诱捕、能源生产、产矿还有居住和商业发展。 研究者们强调头三种给鹦鹉总体上造成威胁的因素包括农业、木业还有捕猎和诱捕。
研究结果发现农业、商业和人类居住发展给全世界的鹦鹉数量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然而,这些因素对灭绝风险的影响力因地而异。 在中美和南美,农业发展给鹦鹉造成了最大的威胁,而在非洲捕猎和诱捕是人类活动相关因素中最具破坏性的。 在澳大拉西亚或大洋洲,伐木、商业和人类居住发展成为了这个物种群数量最大的威胁。
经济发展也必然是鹦鹉灭绝的因素之一。 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人类活动可能侵害到某些鹦鹉种类的栖息地。 这些国家的农业扩展极大地减少了鹦鹉数量,影响到大概全球30%的鹦鹉。 伐木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单是东洋界就有50%以上的鹦鹉物种受到影响。
而且,结果还显示了一个存在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灭绝风险级别之间的关系。 欧拉阐述道“灭绝风险的严重程度(从易受伤害到严重濒危)和所涉国家的GDP [成] 正相关。” 随着一个国家的GDP增长,鹦鹉灭绝的危险也就相应增加。
这个研究也括了一份关于鹦鹉灭绝风险最高的国家家的排名表。 列表显示澳洲在头20个鹦鹉灭绝风险最高的国家中的排名第三,欧拉觉得这很叫人吃惊。 尽管澳洲算是一个具有众多野生动物保护规章的发达国家,但本国鹦鹉的灭绝风险仍然很高。 这个排名进一步证实了GDP的增长和鹦鹉数量的风险增大之间的关系。
野生动物贸易的影响
根据欧拉的研究,鹦鹉是野生动物贸易中最常出售的鸟类。 虽然有人可能认为将这种鸟作为宠物诱捕和贩卖会大大增加其灭绝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居住在特定栖息地的鸟来说,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的结果多少有些不同。
结果显示,大部分被经常当作宠物交易的物种相比起其他种类属于低风险群。
然而,欧拉警告说这并不意味着野生动物贸易对鹦鹉数量没有影响。 他解释说,例如非洲灰鹦鹉(学名:Psittacus erithacus)是宠物贸易的主要对象,这导致了该物种在当地面临濒临的危险。 尽管野生动物贸易可能并不算是影响鹦鹉数量的整体因素之一,但它仍然给局部地区的鹦鹉造成威胁。
采取行动
根据这个研究的结果来看,要策划出可以降低该物种灭绝风险的解决方案是很有挑战性的。由于影响灭绝风险的因素因地而异,我们需要的远不止是一个全球、综合性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欧拉和他的研究团队总结道,鹦鹉的灭绝风险问题必须在区域和地方上得到解决。 他坚称“本地需要进行具有目标性的保护工作,”并且说道“至于当地鹦鹉保护的‘治疗’计划则需要更多地方或国家级的详细分析资料。这个研究包括了在不同地区降低灭绝风险的的可行的区域性方法。 在南美和中美,政府对鹦鹉地保护和管理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涉及到农田延伸到鹦鹉栖息地的问题。 在非洲,非法捕猎和诱捕威胁到鸟类,研究建议当地政府持续增强捕猎相关法律。鹦鹉保育工作已有些许进展,欧拉描述道“国际研究人员 【正在】创建一个新的鹦鹉计划。“ 他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为创建解决方案做出贡献,降低这些物种群的灭绝风险,并且激励其他人对这种五彩斑斓的鸟做出更多相关研究。对于缩减的鹦鹉数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欧拉辩解道这个研究是“对这种卓越的鸟类知识缺口上很大的弥补。“
鳴謝: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n parrots need more protection (February 4th, 2016). http://www.anu.edu.au/news/all-news/australian-parrots-need-more-protection
Olah et al. (2016).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ffecting extinction risk in parrots.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5, 205-223.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531-015-1036-z
Olah et al. (2014). Nest site selection and efficacy of artificial nests for breeding success of Scarlet Macaws Ara Macao Macao in lowland Peru. 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22, 176 – 185. http://dx.doi.org/10.1016/j.jnc.2013.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