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 年, 災難性的洪水氾濫刺激中國落實自然森林保育計劃, 目標為在2020年恢復4000萬公頃叢林地帶。
- 在2000 到2010年間總體樹目覆蓋率為1.6 %, 衛星數據分析顯示計劃已得到某程度成功。
- 但現在, 中國卻到其它國家的森林採購, 代替在國內供應內需木材。
十多年前, 中國制定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的森林保育計劃。 但有沒有取得成效? 據近期在科學前瞻 (Science Advances) 刊登的一份報告, 着實有的。 可是, 作者警告這個成功是意味着全世界其它森林的破壞。 中國這個國家的經濟建設和人口的倍增數十年來已出現了過份澎漲的情況。這個激烈情況的一個結果是大幅度剷平大遍的森林以增加更多的農地來滿足她的人口增長。 伴隨這些森林的損失是它所提供的生態系統, 稱為浸蝕和洪水控制的損失。 沒有樹根抓住泥土和吸收水份, 1998年國家爆發了災難性的洪水氾濫。 約4000人遇難, 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及造成超過200億圓的損失。
部份應對這件悲劇, 中國落實自然森林保育計劃 (NFCP), 旨在2020年恢復4000萬公頃森林。 中國對這個項目作出重大投資, 第一個十年傲資140億。 但關於這個政策的成效 - 至少在中國以外的世界, 卻所知不多。
要找出自然森林保育計劃 (NFCP) 湊效與否,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利用衛星數據分析在2000到2010年中國森林覆蓋的變化。
研究員發現在這段時期得到的樹木覆蓋比失去的確實更多, 這與自然森林保育計劃的落實有相互關系。 在整個十年裏, 相比0.38% 的損失,中國樹木覆蓋率總體有1.6% 增長。 這包括種植樹木和天然森林的數字也算在內。
相互關系之外, 數據顯示在特定地區森林恢復的模式表明重獲樹木覆蓋事實是自然森林保育計劃的結果。
“這個政府明顯介入的關系顯示 - 以禁止伐木和監視活動防範非法伐木 - 均有利于森林的恢復,” 作者寫道。
其它由自然森林保育計劃衍生出來的項目像退耕還林 (Grain-to-Green Program), 鼓勵農民在不利於耕種的斜坡上改種樹木, 與強化的森林管理政策攜手合作為森林復生提供正面因素, 研究人員續寫。 另外中國由農村移居城市的趨勢或許也幫了一把。
森林覆蓋增加的益處不單止於本土感受到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多樣化, 研究員寫道。 這情況亦大大增加碳儲存生物量 - 足以對全球碳排放量起潛在影響。
然而, 情況未必是雙贏。 由於中國已減少國內伐木, 他們卻增加從其他國家 進口木材製品, 成為全球最大木材進口商之一。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中國在2000到2010年間從東南亞, 馬達加斯加, 和俄羅斯購買總值數億圓的木材製品。 越南以6億9500萬的貿易額, 佔據首位。
“因此, 中國的保育政策或會加速其他她曾進口木材(通過合法和非法兩種伐木)和農產品的地區例如南亞, 非洲, 和歐亞北部森林的惡化。
研究人員提出像中國的自然森林保育計劃需考慮這些計劃對其他國家的潛在影響 - 特別是那些擁有高度生物多樣化森林的國家。
“進出口各國迫切需要步向一個同時考慮在保育, 生產, 和消費之間各取所需與協同互增的系統去應對這些挑戰,” 作者寫道。
鳴謝:
- Viña, A., McConnell, W. J., Yang, H., Xu, Z., & Liu, J. (2016). Effects of conservation policy on China’s forest recovery. Science Advances, 2(3), e150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