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上,至少生存着6种野生猫科动物,而它们似乎尝试着和平共处。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苏门答腊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umatrae)是濒危物种,岛上其它猫科动物的生存也面临威胁。但是除了苏门答腊虎,对于其它物种的分布区域和栖息地偏好知之甚少。《动物学杂志》最近发布的一篇文章,研究在森林退化率高和栖息地恶化的情况下,苏门答腊岛上的五种猫科动物如何共处,以及给保护工作造成的影响。
生态学家苏纳托•瑟纳托(Sunarto Surnato)告诉本网站(mongabay.com):“猫科动物是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在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一起做研究,同时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它们控制和影响种群的数量,同时也能影响别的动物的行为,尤其潜在猎物聚集在一起时;从而影响植被和整个生态系统,包括整个景观。”
相机陷阱是一种纪录珍稀物种的有效工具,多年来,它被积极运用于苏门答腊岛上的老虎研究。苏纳托和他的同事们使用相机陷阱采集到的数据来研究老虎。捕获的照片除了老虎和老虎兽群的,还包括其它猎物和植被的照片。
研究范围覆盖了300万公顷的苏门答腊岛,包括5个主要保护区域。研究人员在5大林区设置好的网格中安置了104台照相机,3个位于保护区内,2个位于保护区外。他们还花了1到3个月的时间,随机安置了65台照相机。研究人员收集了近13000个夜晚的照片。
研究人员计算出五大林区中针对猫科动物、其它食肉动物、潜在猎物和人类的“陷阱率”——这是一种计算活动等级的方法。通过地图软件,研究人员可以收集到每个相机附近栖息地的信息,并根据相关数据给每种猫科动物的栖息地状况建模。然后,他们会对比每个模型,研究猫科动物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去适应不同种类的栖息地。
下列图片证实了5种野生猫科动物在研究区域内出没,它们分别是:苏门答腊虎、巽他云豹(学名:Neofelis diardi)、亚洲金猫(学名:Catopuma temminckii)、云猫(学名:Pardofelis marmorata)、豹猫(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发现了巽他云豹和豹猫的踪迹,在五个研究区域内广泛分布。发现4只云猫、3只老虎,但金猫只发现了两只。
捕捉到5种猫科动物影像的保护区只有一个—— Rimbang Baling野生动物保护区。在另外两个保护区和一个非保护区捕捉到4种猫科动物。在其它非保护区域只能捕捉到两种动物的身影——云豹和豹猫。
研究人员猜想,体型相似的猫科动物会避开对方,除非它们拥有非凡的形态特征或者物理才能,允许它们捕捉不同的猎物或者使用不同区域的栖息地。
不出所料,相似体型物种之间领地的交集很少。比如,老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它的领地很少与体型第二大的云豹的领地重合。而金猫的体型和豹猫体型相似,但它们的领地之间鲜有交集。
为了解释这个结果,研究人员介绍了6种机制,动物们采用这些机制来避免竞争,和平共处。它们分别是:频繁转换不同地点、不同的海拔、待在树上而不是地面上、利用其它明显的环境特征、在不同的时间段活跃、以及捕捉不同体型的猎物。
研究人员对比了几种动物,并且给这6种策略评分。比如说,老虎很少上树,这样就避免了同爬树高手云豹以及其他树上猎手的竞争。比起豹猫,云猫似乎偏向于高海拔的地方。
报告撰写者写道,他们的研究对于研究区域内的动物保护和不同猫科动物的管理有着重大意义,也许对非保护区域也有重大意义。比如,他们发现老虎和豹猫能在低地森林高密度聚集,这无形中给别的猫科动物留下很少的生产空间。如果高海拔的保护区无法使用,小一些的猫科动物也许很难继续下去。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包括恶化森林在内的苏门答腊岛上现存的森林,对于野生猫科动物和其它野生动物仍然具有重大保护意义。
“即使是高危物种苏门答腊虎在上述森林中也能恢复数量,很有可能是因为那些区域的的猎物充足,”报告撰写者写道。“尽管广泛认为雨林动物需要完整的森林,但我们还是建议在完整森林以外的区域、保护区,甚至是退化林地,保护苏门答腊岛上的濒危动物也大有裨益。”
鳴謝:
Sunarto, S., Kelly, M. J., Parakkasi, K. and Hutajulu, M. B. (2015), Cat coexistence in central Sumatra: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and temporal overlap,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Journal of Zoology, 296: 104–115. doi: 10.1111/jzo.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