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PLoS One”期刊上刊載的新研究報告指出,研究員找到一個可能是蘇門答臘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一個極度瀕危物種 ﹣ 最安全的避難所。現存野外的蘇門答臘犀牛只有約100只,牠們大部份都是在印尼的蘇門答臘。
報告的第一作者、印尼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Wulan Pusparini告訴Mongabay:「我們的研究為蘇門答臘犀牛的生存帶來希望。」Pusparini也是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博士研究生。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的研究員、洛伊澤國際基金會 (The Leuser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LIF)、蘇門答臘虎保育信託(Sumatran Tiger Trust)及印尼政府人員於2007至2011年間,在三個被認為是蘇門答臘犀牛的據點進行調查 ﹣ 分別為the Leuser Landscape、 Way Kambas 國家公園 and Bukit Barisan Selatan 國家公園。
在分析調查數據後,研究隊伍發現蘇門答臘犀牛只佔據調查森林範圍內的13﹪(大概382,500公頃或1,477平方英里)。
在蘇門答臘犀牛出現的細小範圍內,研究員確定及在地圖上訂了五個地點,以優先集中保育這極度瀕危物種。
Pusparini說:「我們確定了核心地區(主要位於國家公園內),我們將加強保育力度,與政府及伙伴機構嚴謹保護這些地方。」
研究員建議把這幾個地點劃為犀牛的重點保護區(Intensive Protection Zones,IPZs),類似於南非為保護犀牛免於被過度狩獵而設的重點保護區 。
調查未能提供生活在這些森林地區的蘇門答臘犀牛的確實數量;但研究員呼籲各界於重點保護區內採取保育措施以拯救僅餘的蘇門答臘犀牛。
跟據Pusparini,這些措施包括把政治上的決心化為有效的管理,提高森林巡護員的財政支援;於國家公園邊界以外的犀牛亦需受到保護。
研究員指出,保護這些地區不僅為了維持犀牛的可繁衍數量,亦為其他動物提供一個成功的圈養繁殖地。
「蘇門答臘犀牛的存在為保護這大片環境提供足夠的理據,正如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 為非洲所做的一樣。」他們於文章中寫道。
研究隊伍亦發現個別的犀牛亞居群,例如散布於 the Leuser Landscape及Bukit Barisan Selatan 國家公園核心區外的,他們的居群可能太小而不能獨立維持生存。要成功保護這些犀牛,作者建議把這些亞居群合為一個受保護的居群。
研究隊伍亦建議評估能生育的雌性犀牛數量的比例,這對保護該物種很重要。
此外,研究隊伍警告說,若不採取任何保育措施,將把蘇門答臘犀牛推向滅絶 ﹣ 如越南的爪哇犀牛的命運一樣,最後一只爪哇犀牛於2009年被獵殺。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全球項目副總裁Joe Walston於聲明中說:「這是我們首次對蘇門答臘犀牛的主要生存地區有清晰的概念,我們有工具及技術去保護牠們,我們要確保所有機構及政府部門共同努力去把蘇門答臘犀牛從滅絶邊緣中拉回來。」
参考文献:
- Pusparini W, Sievert PR, Fuller TK, Randhir TO, Andayani N (2015) Rhinos in the Parks: An Island-Wide Survey of the Last Wild Population of the Sumatran Rhinoceros. PLoS ONE 10(9): e0136643. doi: 10.1371/journal.pone.0136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