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品種的穿山甲正面對滅種的威脅, 其中兩種被認為極度瀶危
樹穿山甲 (鱗片白腹穿山甲) 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更新由接近威脅提升到脆弱的程度。 照片提供: 非洲穿山甲工作小組 (APWG)。
跟據國際自然保護連盟一份紅色名錄更新, 世界上最古怪的動物群體正遭受到完全連根拔起的危機。 外貌和行為有點像 (有鱗片) 的食議獸但是和食議獸並沒有關係的穿山甲,由於在東亞洲的買賣興盛, 已被非法耗盡。 事實上, 新名錄首次列出八個種類的穿山甲已受到滅種的威脅, 其中兩種-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現被認為是嚴重瀶危。
“在21世紀我們真的不應該食物種去到滅絕的地步-跟本就毫無藉口容許非法貿易繼續,” 倫敦動物學會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保育項目總監暨於2012年成立的IUCN SSC 穿山甲特別組聯合主席, 約翰遜 貝尼 (Jonathan Baillie) 説道。
“所有八個穿山甲品種現已列為受滅種的威脅, 很大程度是因為被非法販賣到中國和越南,” 貝尼 (Baillie) 補充説。
![]() 馬來穿山甲, 現被列為嚴重瀶危。 |
這地球上八個在非洲和亞洲發現的穿山甲品種, 代表牠們約七仟萬年獨特的進化過程。 事實上, 這些動物-是唯一一種有鱗片的哺乳動物-是非常與別不同地有着牠們自己的規律: Pholidota. 除了牠們那些有警告作用的鱗片以外, 穿山甲有着長長的舌頭用來吃昆蟲, 令人印象深刻用來挖掘白蟻丘的爪, 和能放出臭氣的肛門腺體用來趕退掠奪者。 但, 古怪地, 穿山甲和食肉動物是最血緣相近的。
迄今穿山甲多年以來都是地球上被販賣最多的動物。 事實上, 由倫敦動物學會管理的穿山甲特別組估計單在過去的十年有超過一佰萬的穿山甲在野外被偷走。 實際上, 特別組估計馬來穿山甲的數量在過去的二十一年裏下降達到百份之八十。
穿山甲的鱗片被採用在傳統藥物中而牠的肉在一些國家例如中國和越南因被視為身份的像徵, 越來越多作為食用。 可是, 像犀牛角, 沒有證據顯示穿山甲鱗片有任何療效作用。 由於這種販賣已不能持續, 科研人員現在擔心商販正從已被大量耗盡的亞洲移向非洲去開採穿山甲。 被捕獵用作供應本地肉食市場的非洲的四個品種已受道威脅。
除了發出一個清晰嘹亮有關穿山甲正步向滅種的訊息外, 穿山甲特別組也同時宣佈一個保育的行動計劃, 名為 ”升級穿山甲保育行動”(“Scaling up pangolin conservation”)。
“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是中國和越南政府對她們的穿山甲鱗片存量,提供一份給公眾查閱證明野生捕捉的穿山甲已再沒有用作商業貿易的清單,” 穿山甲特別組共同主席, 保育主義者丹 卓倫達 (Dan Challender) 説道。
最重要的, 特別組説道, 是要減少對這已陷入危困境的物種群體的需求。
中華穿山甲 (Manis pentadectuyla) 現被列為嚴重瀶危。 照片提供: Tou Feng.
全求穿山甲種類
亞洲品種
印度穿山甲 (學名Manis crassicaudata), 瀶危(之前被列危接近受威脅)
菲律賓穿山甲 (學名Manis culionensis), 瀶危(之前被列為接近受威脅)
中華穿山甲 (學名Manis pentadactyla), 嚴重瀶危 (之前被列為瀶危)
馬來穿山甲 (學名Manis javanica), 嚴重瀶危 (之前被列為瀶危)
非洲品種
大穿山甲 (學名Manis gigantea), 脆弱 (之前被列為不受關注)
南非穿山甲 (學名Manis temminckii), 脆弱 (之前被列為不受關注)
樹穿山甲 (學名Manis tricuspis), 脆弱 (之前被列為接近受威脅)
長尾穿山甲 (學名Manis tetradactyla), 脆弱 (之前被列為不受關注)
警告:下方圖片
南非穿山甲 (Manis Temminckii) 從不受關注被移到脆弱。 照片提供: 非洲穿山甲工作小組 (APWG)。
售賣穿山甲鱗片。 照片提供: 丹 卓倫達 (Dan Challender).i>
印度穿山甲 (Manis crassicaudata) 現被列為瀶危。 照片提供: 森狄 庫瑪 (Sandip Kumar)/Creative Commons 3.0.
被抱着的樹穿山甲。 照片提供: 非洲穿山甲工作小組 (APWG).
為了牠們的鱗片和肉穿山甲被一拼屠宰。 照片提供: 丹 卓倫達 (Dan Challender).
火烤穿山甲。 在非洲穿山甲用作野生肉食, 而最大的威脅是中國和越南市場的興起。 照片提供: 非洲穿山甲工作小組 (APWG)。
在非洲兩隻穿山甲 (圖左)掛起作為肉食。 照片提供: 非洲穿山甲工作小組 (AP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