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不乐观估计,世界上现存苏门答腊犀牛不足100头。在2008年的上一次估计中约250头苏门答腊犀牛存活着,但现在看来那次估计过于乐观,数量已缩水百分之60。不过保守者们正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政府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峰会上达成的重大新共识作出回应。
在苏门答腊(印度尼西亚)和婆罗洲(马来西亚)的岛屿上人们发现了小群的苏门答腊犀牛,最近人们在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也发现了个体或者小组。人们相信,作为世界上最小毛发最长的犀牛,苏门答腊与生存于约两百万年前的已灭绝的生物披毛犀有一定关联。
“人们必须立即采取严肃措施来阻止苏门答腊犀牛灭绝的趋势。”Widodo Ramona,YABI的行政主管在一次声明中如是说道,“这可能是我们救这个物种的最后一次机会,通过国际上和地区上齐心协力的工作,一线希望之光已然显现。”
马来西亚BORNEO附近的SABAH州里的苏门答腊犀牛。JEREMY HANCE摄。
这月伊始,超过130名政府工作人员、科学家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会聚在新加坡动物园进行时长一周的峰会以找寻推进保护苏门答腊犀牛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对照濒危物种的记录、制定两年紧急行动计划。新闻稿提到该峰会也研究了过去挽救濒危动物的成功案例,包括白犀牛、加州秃鹫、黑脚鼬鼠。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计划小组的主席Mark Stanley Price称这次峰会是“转换的”,因为政府们纷纷许诺共同努力拯救动物。
同时,他注意到了“在具体说明所需来源以完善犀牛调查、安全和管理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我们也探索了新科技的可能性以及野生和人工饲养个体管理一体化的作用。”
但不是所有苏门答腊犀牛都前途渺茫:去年第一头苏门答腊犀牛幼崽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半野生动物保护区。它是这世纪仅有的第四个出生的人工饲养苏门答腊犀牛。在马来西亚婆罗洲的沙巴也建立起了有着天然森林圈出的大块土地的类似动物保护区。这两个动物保护区越来越被看成是防止全部灭绝的保证措施。目前两个动物保护区内居住了八头犀牛。
可能的计划包括迁移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独居犀牛,共享繁衍室,使用可采用的最先进的繁衍技术。
几个世纪以来,苏门答腊犀牛因大面积的森林减少和目的犀牛角偷猎被大量死亡。尽管事实上研究表明犀牛角毫无药用价值,它仍被用于中国传统治疗。今天,这物种被更严重的危机,只能在不断减少的森林残存地区勉强维持稀少的数量。一些被保护在动物保护区的犀牛们独自生活在小小的森林里,不能见到他们的同类。
“我们必须立即携手采取行动,再写其它鼓舞人心的保护成果,目标停止任何可能阻碍进展的失败。”Ramono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