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走向环保吗?
中国能走向环保吗?
mongabay.com
2008年1月14日
《科学》杂志上发布的一篇政策分析指出,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繁荣的经济增长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为经济健康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三分之二的中国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十六个在中国。刘建国(音)和Jared Diamond指出,中国制定了宏伟的环境目标,却一直无法实现。刘和Diamond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尽管国家制定了环境政策,省市领导却因不愿为环境收益而牺牲经济增长而不具体执行这些政策。“这种单纯追求高增长的想法将继续破坏各种环保努力,除非中国开始将环境增长和经济增长一视同仁。” 作者如此说道。
要将两者放在同一个天平上,作者建议成立一个“高层国家权威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和环保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将以“绿色GDP”而非传统的GDP来衡量。绿色GDP是传统GDP减去环境和生态破环带来了经济成本所得的经济指数。作者还提出了其他“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高效率低污染转变”的建议,包括“投资环保企业、土地所有制改革、给与环保企业低息贷款、对污染企业征收税款以及生态补偿(对保护环境敏感区的组织拨款)” ,还有“绿色保险(为环境破环承保并推动环保的保险企业)”等等。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上海空气质量恶化。 |
“为国内及出口开发更环保的技术能够增加就业和经济效率,同时减少环境破环。”刘和Diamond继续说道,“改变发展模式需要改变对环境的态度。很多人仍然希望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中国还面临着两个新挑战:如今自然资源更加短缺;即使污染是‘可控的’,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接受转嫁的污染。”
“应该把环保当成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体系,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反应,负面影响可能几十年后才能显现。”
刘和Diamond说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应该帮助中国成为一个更环保的国家。有环境保护人士指出,通过生产和制造过程转移,外国企业实际上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污染转移到了中国。另外,通过苛刻的商品价格要求,外国企业正强迫中国制造商通过绕过国家卫生和环境法规来降低成本。
根据荷兰政府顾问团体荷兰环境评估局(EEA)的数据,2006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06年中国制造了六十二亿吨的二氧化碳,相较之下,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在五十八亿吨。目前,中国的排放比美国高7.5%,而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时的排放比美国低2%。
引用: 刘和Diamond, (2007) “改革中国的环保”,2008年1月4日《科学》第3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