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液化煤燃料收益颇丰
石油价格飞涨,中美两国液化煤燃料收益颇丰
但环境因素令人担忧
mongabay.com
August 17, 2006
据《华尔街日报》昨天出版的一篇文章报导,由于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目前煤碳液化的科技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这样的转变会对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
中东局势的紧张再加上其他地区政局不稳定以及石油供应不足,导致石油价格飞涨,在这种形势下,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耗大国–中国和美国被迫寻找新的燃料来源。这两个国家的石油资源都不多但是煤炭资源却十分丰富。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美两国正在积极开发煤炭液化技术。中国正在内蒙古开工建设一座投资数十亿的液化煤火电站,并且还有计划建造数十座这样的电站。而美国国防部也认为液化煤技术可以降低其对外来石油的依赖。美国石油理事会一直对政府施压,要求政府补贴国内的煤炭工业,并依托液化煤技术来满足美国到2025年10%的石油需求。伊利诺伊州和肯塔基州的议员巴拉克 欧巴马和吉姆 本宁呼吁对液化煤燃料给予税收上的优惠,鼓励建造液化煤火电站。
尽管液化煤技术呼声很高,但《华尔街日报》这边文章还是指出,发展液化煤的优势还有待考证。
文章作者帕特里克 巴尔塔写道,“无论是经纪上还是环境上,燃烧更多的煤来满足大小车辆的燃料需求,这究竟会不会让地球的明天更美好?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答案还非常不明确。”
目前的煤炭储备。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 清洁高效地利用煤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现在,全球原油供应不断减少,而煤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源。中国现在能源供应的3分之2来自煤,而美国的煤炭能源供应也占到能源需求的3分之1,但是由于煤资源的蕴藏量十分丰富,预测说到本世纪中叶,煤资源将作为石油的重要替代。 |
他还指出,建造液化煤工厂的成本非常之高– 建造一家日生产量8万桶的工厂,估计就要花费6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成本,而这个生产量只占美国石油日消耗量的0.5%,而且就其生产过程看,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污染物,也令人担忧。文章中,巴尔特引用了美国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液化煤污染的数据。数据显示,用煤炭液化的方式生产一加仑液体燃料,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比利用原油生产燃料多80%,无论是汽油、柴油,还是飞机燃油。巴尔特同时也在报告中谈到,“一些液化煤的支持者把液化煤生产称作二氧化碳制作长,而能源只是其副产品。”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运用科技修建另外的工厂,专门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将大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也是有可能的。
液化煤的前景非常被看好,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在中国,利用煤发电的增长速度很快,1990年,71%的发电能源依靠煤,而现在,煤的利用占到了发电能源的80%。在印度,这个数字是从1990年的65%增长到现在的68%。在美国,利用煤发电的火电厂排放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1。40%的发电是利用的是煤资源。
因为煤能源使用的增长以及全世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人们加紧了利用煤提炼新能源的洁净方法的开发。连壳牌石油的董事长都呼吁利用绿色科技来应对全球变暖。
相关文章
壳牌集团主席呼吁利用清洁煤炭技术来应对全球变暖。上周在英国著名的皇家学院的演讲,即将离职的壳牌石油主席说,目前,人们迫切需要清洁的煤炭利用技术,把今后几十年要使用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最小化。
得克萨斯公共事业:争相建造污染的烧煤火电站
《华尔街日报》今天报道,位于达拉斯的特科萨斯公共事业正在修建11座煤粉火电站,报导称,煤粉“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惊人,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系列气体就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这新建的11座火电站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将不只翻一番,从2004年的5千5百万顿到2011年的1亿3千万顿。
清洁煤可以抗击气候变化 英国主要的工程物理研究赞助机构–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支持的研究人员表示,一种新的化学处理方法可以把煤的杂质除掉,从而减少火电站的二氧化碳排放。
绿色煤?把液化为柴油的程序 随着美国石油储备下降,一些人说美国将利用本国蕴藏量相当丰富的煤资源,来合成石油燃料,并将以来这种新燃料。据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以及新泽西州立大学鲁特格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用煤制造清洁液体燃料时,利用一个分两个步骤的化学处理,就可以把煤的废弃物转化成为柴油。
美国拥有低成本石油替代产品;可以避免石油危机和气候变暖 不断飞涨的油价致使要求美国开发安全实惠新能源的呼声一片。尽管可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生物燃料、风能,以及太阳能技术受到全球普遍关注,可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美国已经拥有比起进口石油相对廉价的替代能源,包括煤、焦炭沙、油页岩等。通过提炼这些资源,可以获得低成本呢能源,而且对环境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
本文引用了2006年8月26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中的《南非有法子得到更多石油:用煤》一文中的部分内容。文章作者是帕特里克 巴尔特。
推荐本文? 提交评论?